翊坤宮,內(nèi)廷西六宮之一,明清時為妃嬪居所。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始稱萬安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為翊坤宮。清代曾多次修繕,原為二進院,清晚期將翊坤宮后殿改成穿堂殿曰體和殿,東西耳房各改一間為通道,使翊坤宮與儲秀宮相連,形成四進院的格局。
翊坤宮古建筑正殿面闊5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飾以蘇式彩畫。門為萬字錦底、五蝠捧壽裙板隔扇門,窗為步步錦支摘窗,飾萬字團壽紋。明間正中設(shè)地平寶座、屏風(fēng)、香幾、宮扇,上懸慈禧御筆“有容德大”匾。東側(cè)用花梨木透雕喜鵲登梅落地罩,西側(cè)用花梨木透雕藤蘿松纏枝落地罩,將正間與東、西次間隔開,東西次間與梢間用隔扇相隔。殿前設(shè)“光明盛昌”屏門,臺基下陳設(shè)銅鳳、銅鶴、銅爐各一對。溥儀遜帝時曾在正殿前廊下安設(shè)秋千,現(xiàn)秋千已拆,秋千架尚在。東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為3間黃琉璃瓦硬山頂建筑。
后殿體和殿,清晚期連通儲秀宮與翊坤宮時,將其改為穿堂殿。面闊5間,前后開門,后檐出廊,黃琉璃瓦硬山頂。亦有東西配殿,前東南有井亭1座。光緒十年慈禧五十壽辰時移居儲秀宮,曾在此接受朝賀。光緒帝選妃也在此舉行。
翊坤宮現(xiàn)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
翊坤宮內(nèi)部布置古家具保持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