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8739.cn-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女人与公狼做交十配视频,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

<tr id="mskmg"></tr>
<dfn id="mskmg"></dfn>
  • <sup id="mskmg"></sup>
  • <ul id="mskmg"><center id="mskmg"></center></ul>
    <ul id="mskmg"></ul><tr id="mskmg"></tr>
  •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古建筑 > 古建筑動態 > 山西省古建筑都有哪些

    山西省古建筑都有哪些

    來源:  瀏覽 2777

    有句話說的好,地上文物看山西,可見山西省古建筑之多,山西是我國古建筑現存最多的省份 其中元代之前的木構建筑占了全國75% 全國現存4座唐代木結構建筑都在山西 4座五代木構建筑山西占了3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更是高居全國第一。

    山西古建筑主要是寺廟、大院、木結構古塔等。

    佛宮寺釋迦塔

      應縣木塔全名為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縣城內西北角的佛宮寺院內,是佛宮寺的主體建筑。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巴黎埃菲爾鐵塔和比薩斜塔并稱為世界三大奇塔。
      作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結構佛塔,應縣木塔高67.31米。據考證,在近千年的歲月中,應縣木塔除經受日夜、四季變化、風霜雨雪侵蝕外,還遭受了多次強地震襲擊。應縣佛宮寺釋迦木塔,歷950多年的風雨侵蝕、地震戰火,至今仍保存完好,僅裂度在五級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幾次。應縣多次被夷為平地 唯木塔近千年不倒

    南禪寺大殿

      南禪寺大殿位于山西省五臺縣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莊,建于建中三年(782)。是全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筑。南禪寺大佛殿較小,殿內沒有柱子。在殿內中心稍后,有高0.7米的“凹”字形佛壇,沿壇可以通行,壇上有佛教造像17尊,都是唐代原塑,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佛光寺東大殿

      五臺山佛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西省五臺縣的佛光新村,寺內正殿即東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
      佛光寺大殿現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筑暨第二早的木結構建筑(僅次于五臺縣的南禪寺大殿)。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筑,因此被建筑學家梁思成譽為“中國第一國寶”。寺內唐代木構大殿、彩塑、壁畫、墨書題記、金建文殊殿、魏唐墓塔、唐石經幢等,都是具有高度歷史、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

      晉祠

      晉祠位于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筑,環境幽雅舒適,風景優美秀麗,素以雄偉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于世。是集中國古代祭祀建筑、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唯一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筑、園林、雕刻藝術中心。難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圣母殿是晉祠主殿,建于宋天圣年間,重修于宋崇寧年間(1102年),是國內現存最典型的宋代建筑

      善化寺

      善化寺俗稱南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西大同城內,建于金天會六年(公元1128年)全寺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寺院。
      整個布局唐風猶存。主要建筑沿中軸線坐北朝南,漸次展開,層層迭高。前為山門,中為三圣殿,均為金時所建。遼代遺構大雄寶殿坐落在后部高臺之上。其左右為東西朵殿。東側為殊閣遺址,西側為金貞元二年所建普賢閣。寺院建筑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寺內還保存著泥塑,壁畫,碑記等到珍貴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優美,個性突出,特別是二十四天王像,它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丑,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裝,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紗衣華似來自天竺國土,或身著鎧甲,襯皮毛以抵御北國寒風。生活氣息濃郁。極富感染力?盀閲鍖

      華嚴寺

      大同華嚴寺位于大同市西部,始建于遼代。它是依據佛教華嚴宗的經典《華嚴經》修建的。寺院坐西向東,山門、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等30余座單體建筑分別排列在南北兩條主軸線上,布局嚴謹,規模宏大,占地面積達66000平方米,是我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筑群。

      永樂宮

      永樂宮,位于芮城縣城北約三公里處的龍泉村東,永樂宮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這個規格宏大的道教宮殿式建筑群。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風格,粗大的斗拱層層疊疊地交錯著,四周的雕飾不多,比起明、清兩代的建筑,顯得較為簡潔、明朗。幾個殿以南、北為中軸線,依次排列。特別是宮殿內部的墻壁上,布滿了精心繪制的壁畫,其藝術價值之高,數量之多,實屬世上罕見,是中國現存壁畫藝術的瑰寶,可與敦煌壁畫媲美
      全國現存規模最大 保存最完好的元代建筑

      廣勝寺

      廣勝寺,位于洪洞縣城東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廣勝寺于東漢建和元年(147)創建,初名俱盧舍寺,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毀壞后重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水神明應王殿內四壁繪有近二百平米的元代壁畫,尤以南壁東一幅戲劇壁畫著稱于世,被人們譽為廣勝寺文物的第三絕,它是目前全國唯一保存的大型元代戲劇壁畫
      其中廣勝寺飛虹塔是中國四大名塔之一 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大型琉璃古塔

      懸空寺

      懸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大同市渾源縣,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也是國內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構摩崖建筑。恒山懸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全球十大奇險建筑之一
      它修建在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懸 崖峭壁間,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空、結構巧奇。懸空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巖石暗托,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虛實相生。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巖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古人云:“蜃樓疑海上,鳥道沒云中!泵鞔舐眯屑倚煜伎蛧@其為“天下巨觀”。

      巖山寺

      巖山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靈巖寺,位于山西省繁峙縣城南峪口五臺山北麓天延村,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金代宮廷中許多畫面應該說就是宋、金時期社會生活的縮影。是研究宋、金歷史、社會、宗教、建筑、美術的珍貴資料,與永樂宮壁畫堪稱山西壁畫的“雙壁”。

      丁村民宅


      丁村民居 位于山西省襄汾縣城南4公里汾河東岸,是典型的明清民宅建筑群。村內有明清民宅院落33座,房舍498間,占村莊大部分面積,基本是明清時期丁村的原有布局。各院落建筑布列不同,造型雕刻亦異。是研究中國北方村莊民宅布局和建筑形式的重要實例 最早的建于明代萬歷二十一年(1594年), 丁村民居最晚的建于民國年間,歷時近四百年

      法興寺

      法興寺位于長子縣城東南20公里張店鄉莊頭村附近的慈林山上,唐、宋均有擴建,清代又進行修復,占地面積8880平方米,建筑面積1268平方米。寺座北向南,現存主要建筑有:圓覺殿、舍利塔、燃燈塔、三掌殿等。園覺殿為六架懸山頂,五脊六獸、石門框、木板門。殿內置有十八尊泥塑佛像,造型生動,神態各異,為全國稀有的宋代珍品

      天臺庵

      天臺庵位于山西省平順縣,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年),它是目前僅存的四座唐代木結構的古建筑之一。
      天臺庵東傍山谷、西臨漳水,坐北向南,占地970平方米,建筑面積90多平方米。院東矗立一唐碑,字跡風化不清。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臺基上,廣深各3間,面闊7.15米,進深7.12米,屋坡舉折平緩,四翼如飛,單檐簡板布瓦,琉璃脊獸歇山頂。佛殿檐下四周設臺明,正面明間臺明下安裝踏垛,殿身四周為圓形木柱,柱間施闌額,柱礎為常見的覆盆式,柱頭形卷舌較緩,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正側兩面明間較大,次間僅為明間的一半。殿內沒有一根柱子,結構簡練,相交嚴實,沒有繁雜裝飾之感,而且使殿內的空間更顯得空闊,充分體現了唐代建筑的特點


      鎮國寺

      平遙鎮國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西省平遙縣城北郝洞村,位于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東北方向15公里。大殿始建于北漢天會七年(公元963年),是國內僅有的幾個五代建筑之一。
      五代是割據戰亂的時期,從那時保存至今的古代建筑全國僅有幾座,彩塑作品更為罕見,除敦煌莫高窟中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鎮國寺萬佛殿內的彩塑,是全國寺觀廟堂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數量雖然不多,但是所處的歷史時代至為重要,對于研究我國雕塑發展史,認識唐、宋兩代雕塑演講過程,提供了極為可貴的資料。
      鎮國寺和應縣木塔一樣 不同于其他木構建筑,全寺沒有一根釘子,所有結構都是木頭與木頭相互卯碶而成,是為中國古代建筑中的一大瑰寶

      大云院

      大云院位于平順縣城西北23公里處的實會鄉實會村北龍耳山中,三面環山,南臨漳水,林木茂密,僻靜幽深。寺院創建于五代晉天福三年(938年),初名仙巖院;五年,寺內建大佛殿。最輝煌的時候這里曾有僧舍殿宇一百多間,明代時寺院遭受了山洪的侵襲,除主殿大佛殿之外的其他建筑全都未能幸免。歷經千年,大云院幾度興衰,惟獨大佛殿古貌仍舊,原構依然,彰顯出蒼勁宏偉的雄姿。
      大佛殿為五代遺構,單檐歇山頂,圓柱方額,飛檐起翹,琉璃九脊,形制古樸,巍峨壯觀。殿內保存有五代壁畫20.69平方米,國內惟此一處


      澤州玉皇廟

      澤州玉皇廟 位于晉城市澤州縣金村鎮 創建年代不詳,北宋熙寧九年(1076年)在原址上重建,題名“玉皇行宮”。元至元元年(1335年)又重建,明清兩代屢次修葺,始成今日規!,F存主要建筑玉皇殿建于宋,湯帝殿建于金,后院左右垛殿和東西配廡為元建,余皆明清所筑。玉皇廟所珍藏的宋、金、元不同時期的彩塑,具有非凡的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尤其是二十八宿殿的彩色泥塑,代表了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最高成就,不僅對元之后的古代雕塑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對當今雕塑藝術的研究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崇福寺

      朔州市崇福寺。位于朔城區東大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福寺,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年)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至為可貴。面寬七間、進深四間,單檐歇山頂,坐落于高2.5米的臺基上,殿前月臺寬敞,廣及五間。殿頂黃綠藍三彩琉璃剪邊,兩只鴟吻高大雄健,立于正脊兩端?偢呒s21米。大殿減柱與移柱的做法,是我國建筑史上的大膽創新。彌陀殿內的塑像為我國金代塑像中的珍品。彌陀殿內四周滿繪壁畫,共計345.75平方米,畫題內容主要是佛和菩薩,也是金代壁畫精品。在一座殿堂之中,建筑、塑像、壁畫、琉璃以及門窗隔扇,檐下匾額、墨書題記等多種金代文物,薈萃一處,是我國現存金代最大最美的佛殿

      雙林寺

      世界文化遺產 雙林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西省平遙縣西南六公里橋頭村。始建年代不詳,重修于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鐘以及古代建筑、彩塑和壁畫,都是稀世珍寶。尤其是寺中兩千多尊彩繪泥塑,更令人稱道不已。它們繼承了我國唐代以及宋、遼、金、元彩塑的優良傳統,具有高度寫實的風格,是我國明塑中的佼佼者。這些彩塑形神兼備,藝術價值極高,能夠完好保存至今,實乃藝術史一大幸事。

      萬榮東岳廟

      中國道觀建筑。在山西省萬榮縣城內(古解店鎮)。創始年代不詳,唐貞觀年間(627~649)已有之,元至元二十八年至大德元年(1291~1297)重建,明清又予以擴建和修補。廟內主要建筑有飛云樓、午門、獻殿、享亭、天齊大帝殿和寢宮。其中的飛云樓造型秀麗美觀,結構組合巧妙,充分發揮了中國建筑技法的特長,是現存古建筑中難得的實物資料。
    解州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位于在山西運城市解州鎮西關。創建于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時曾擴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毀于火,經十余年始修復。 目前的解州關帝廟,總占地面積有七點三萬平方米之多,為海內外眾多關帝廟占地面積之最 全國武廟之祖
    龍門寺

      龍門寺在平順縣城西北65公里的石城鄉源頭村北二里許的龍門山腰,國內僅有的幾個五代建筑之一。存殿堂廊廡,布局嚴謹。中軸線三進院落,東西禪堂、經舍等各成一區。其中前院西配殿為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 925年)所建,三開間懸山式,殿內無柱,梁枋簡潔規整,猶存唐風。五代木構建筑懸山式殿宇僅此一例。大雄寶殿北宋紹圣五年(1098年)建,廣深各三間,殿項琉璃脊獸,形制古老,色澤純樸,為元代燒造。天王殿構造靈活,梁枋斷面互不一致,顯系金構,后殿三間,懸山式,元代形制,其他殿堂均為明清重建。
      集后唐、宋、金、元、明、清六代木構建筑于一寺,為中國現存文物中所僅見。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立體博物館

    崇慶寺

      崇慶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于中國北部山西省長子縣城東南22.5公里處的紫云山山麓,是一座建于北宋時期(公元960~1127年)的寺廟建筑。西配殿內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塑大力士及十八羅漢像,西垛殿內明初塑地藏菩薩與十王像,塑造技藝甚佳。 佛壇前沿磚雕束腰處,留有兩方刻字,銘記著造像年代及布施者姓名,證實了塑像制作的確切年代,歷經九百多年,保存完好,這在我國佛教文化發展史和雕塑史上,確為難得的珍品。
    姬氏民居

      姬氏民居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市區東北18公里的中莊村。建筑前檐以四根石柱支撐,青石門墩上刻有“大元國至元三十一年”等字樣,其余均為木制結構。民居建于129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木結構民居建筑,尚屬元代民居建筑的孤例。
    牛王廟戲臺

      牛王廟戲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臨汾市西北25公里的魏村牛王廟內,建于1293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戲臺。戲臺采用樂樓形式,為木構亭式舞臺,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墻,正面當臺口,無前后場之分。戲臺的建筑結構為“井”字形框架,頂部有單檐歇山頂或十字歇山頂兩種形式,是研究中國戲劇發展史的寶貴的實物資料
    榆次城隍廟

      榆次區城隍廟是山西省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廟,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重建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1999年,院內的懸鑒樓曾被世界歷史文化遺址保護基金會公布為全球最精美100處古建筑之一,許多電影電視劇的外景地。建國后榆次城隍廟曾作為展覽館、圖書館使用。文革期間圖書館約三十萬冊圖書被洗劫一空。
     襖神樓

      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北關順城街,明萬歷年間改建,清康熙、乾隆間重修,規模不大,另有殿和獻亭,均為清建。這座高層古建筑物,樓內深度、廣度的比例都很協調,因而顯出十分雄壯與穩定的外觀格局,為我國建筑中的精品。
    萬榮稷王廟

      萬榮稷王廟位于中國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南張鄉太趙村,為祀奉后稷的廟宇。稷王廟正殿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正殿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廡殿頂,前后廊及兩山面斗栱均為五鋪作雙下昂、偷心造。中國僅存的一座北宋廡殿頂古建筑。
    介休后土廟

      介休后土廟,是一處道教廟宇,位于介休縣城西北角。 始建于明洪武年間,是一處包括五進院落并配有樓臺殿閣的龐大建筑群。這個建筑群里,有影壁、山門、過殿、東西廊房、三清樓、鐘鼓樓、后大殿等。后土廟之內,有反映道教內容的近千尊懸壁彩塑。這些塑像,塑造手法極高,達到了相當的藝術境界。這些彩塑,形象逼真 ,姿態各異 、衣紋線條流暢、形象豐滿而神情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彩塑藝術佳作。
    荊莊大云寺大雄寶殿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西南十公里處的荊莊鄉荊莊村,原名“大云禪寺”。始建于北魏后期(386年-534年),大殿主體構架為金代(1115年-1234年)所建。1971年,院內只剩下大雄寶殿一座,其它建筑先后被毀掉。(原因自己猜吧 )大雄寶殿面闊3間10.90米,進深2間8.75米,平面成長方形,單檐歇山頂,高約8米。殿身坐在臺基上,柱子采用減柱法造,以突出佛壇位置。檐柱上設有古樸華麗的斗拱一周,均為四鋪作出一跳,單拱計心造。屋頂為綠色筒瓦覆蓋,殿內壁皆為金代壁畫。大雄寶殿具有一定的建筑歷史價值。
     正覺寺

      在山西長治縣城西北10公里看寺村。 寺名取佛經中“登上正覺彼岸”之意,俗稱大寺。東拱太行山,西臨漳河水,古柏參天,殿宇巍峨,猶如山水畫幅。寺始建于唐在和年間(827—835),宋、元、明都有修葺,現存建筑以后殿歷史最古。殿內用方形石柱抹楞。檐頭蘭拱批竹昂,不施補間鋪作,樸實而疏朗。梁架規整,結構簡潔合理,為現存宋代木構建筑中所少見。
    邊靖樓

      邊靖樓 位于山西代縣縣城內,人俗稱之為鼓樓。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火焚,后成化十二年(1475年)重建。南北城券洞穿過,樓基高達13米,長43米,寬33米。樓身高26米,樓頂為歇山式。樓內面寬7間,深5間,四周圍廊,三層于勾欄下加設邊靖樓外觀雄偉、大方、古樸,樓基高聳,梁架精巧,結構嚴密、合理、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和多次地震沖擊,至今完好無損。
     明惠大師塔

      在平順縣城東北35千米的虹梯關鄉虹霓村西;墼号。寺院早廢,僅存孤塔一座,這里群峰壁立,溝壑縱橫,瀑布飛流,道路崎嶇,地勢十分險要。這里又是古代一處重要的關隘。塔建在紅褐色的紫峰山下,顯得極為莊重古樸。在國內已知的唐代石塔中,整體保存完好者,以此為最佳。明惠大師塔,全由石質雕造?傮w造型仿照木構建筑,均采用柱枋椽飛等構件和破直棱窗的做法,與長子法興寺燃燈塔一樣,是研究我國唐代建筑技術和雕刻藝術及為珍貴的實物遺存。其造型優美,精巧華麗,形制典雅。高寬比例適度,雕刻內容豐富,細部裝飾雅致,雕刻技藝純熟,雖非巨構,但藝術價值極高,被美術界權威人士視為唐代石塔建筑中的珍品和獨特范例。


    阿育王塔

      山西代縣阿育王塔,坐落在代縣城內古城圓果寺內,俗稱白塔。始建于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原為木結構。歷代多次損毀,現存磚塔建于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塔為圓錐體、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50米,東西30米,高1.5米,塔建于塔基正中央。塔平面為圓形,磚砌,周長60米,高40米。作覆仰蓮瓣及重澀混肚與方澀的須彌座式,雕刻著各種花飾、荷瓣和印度的“陀羅尼經”。塔身上施曲尺形彌座,座上承剎桿。原有磚作相輪十三層,兩層已毀,上覆蓋盤,中裝金頂寶珠。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藝高超,為我國藏式塔中之佳作。
    潞安府城隍廟

      潞安府城隍廟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大北街廟道巷。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創建,明弘治五年(1492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F存的城隍廟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筑,寢宮、戲樓、玄鑒樓等為明代建筑,廊廡、耳殿為清代建筑。城隍廟是為祭祀城隍神而營建的,城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守護城池之神。城隍廟占地面積12229平方米,建筑面積5175.03平方米。
      中殿為元代原構,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建,面闊五間,進深六椽,潞安府城隍廟[1]殿內采用減柱法,僅用內柱四根。梁架簡略,用材碩大。前檐斗拱六鋪作重拱計心造。檐柱、內金柱為石制抹棱小八角方柱,整座建筑元代風格十分濃厚。
    九天圣母廟

      天圣母廟在平順縣城西10公里處的北社鄉東河村西的土丘上。據廟內元元統二年(1334)重修碑記載,該廟創建于隋代,北宋初重建圣母殿,建中靖國元年(1101)重修。值得引起重視的是:宋、元、明、清四朝建筑集于一廟,國內現存的古代建筑中為數不多,實屬珍貴。
     平遙文廟

      平遙文廟 位于山西省平遙縣城內東南隅,始建于唐貞觀初年,其大成殿為金代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國現存各級文廟中歷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國文廟中僅存的金代古建筑。
     大悲院

      大悲院位于山西省曲沃縣曲村鎮中心。占地0.4公頃,建筑面積615.49平方米,南向。始建于唐,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重修。院內現存獻殿為宋金時期建筑。其西側的天王殿、過殿及東西廂房為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續建。大悲院獻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梁架三椽柎對三椽柎,殿內用中柱,單檐歇山灰瓦頂。柱頭,補間斗拱五鋪作,琉璃脊剎.吻獸,整體設計科學,結構嚴謹對于研究我國宋金時期建筑的結構法式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沁縣大云院

      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間(477-499年),北宋重建寺院,現存山門、正殿。正殿為宋代遺構,山門為清代所建。院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積927.2平方米,一進院落。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單檐懸山頂。檐下柱頭斗栱四鋪作出單抄,補間施隱刻栱。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對前后搭牽通檐用四柱。柱礎為青石質,寶裝蓮花式。正殿雖規模不大,但梁枋、斗栱布局疏朗,用材碩大,梁架結構簡煉,手法古樸,主體結構保留了宋代形制。院內保存有金碑2通。
    太符觀

      太符觀位于山西省汾陽縣城東北13公里上廟村,始建于金代承安五年(1196),正殿玉皇大帝及其侍者七尊泥塑,軀體高大,形象逼真,從其塑造風格看可能是明代作品。左右配殿內懸塑滿壁,表現后土圣母在文武侍從護衛下出巡的場景,造型藝術令人贊嘆。其配殿大于正殿的設計,打破了廟宇建筑的慣例,實為罕見。殿內有來狄青墓碑一座,保存完好。
    清涼寺

      清涼寺位于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西陌鎮坡頭村,始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明清有修葺,現僅存元代大雄寶殿一座,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建筑面積572平方米,F存的大雄寶殿也歷經歲月滄桑,仍是原汁原味的元代建筑,殿宇設計氣勢磅 礴,造型巍峨壯觀,斗拱古樸壯美,梁架粗狂豪放。為擴大殿內實用面積而使用“減柱造”手法,大爬梁自前檐斗拱后尾直接挑承在平梁以下, 減輕了橫梁凈跨負荷,是元代建筑結構上的重大創舉,為研究元代建筑的形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廣仁王廟 (唐代)

      運城廣仁王廟,位于山西芮城縣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遺址內,正殿坐北向南,為唐大和五年(831)建造。為現存4個唐代木構建筑中唯一的道教建筑。
      五開間四架椽進深三間,平面呈長方形,單檐歇山頂,柱頭斗拱為五鋪雙抄偷心造,各種斗欹部的幽度極深,拱瓣棱角顯明,內部擱架鋪作斗拱碩大,叉手長壯,侏儒柱細短,構成極平緩的廈坡,只有五臺山南禪寺可相比擬。殿內無柱,梁架全部露明。整個建筑結構簡練,古樸雄渾,顯示了唐代建筑風格。
    泛舟禪師塔

      泛舟禪師塔,位于運城市西北報國寺的遺址上,創建于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為一座保存完整的亭閣式的全國 名塔之一,圓形唐塔的典型實例、孤例。塔的銘文有自己特色,是從做到右排列豎寫,在全國屬于罕見,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
      泛舟禪師塔在建筑設計和營造上都具有高超的藝術價值,其構思之獨特,塔稱古代建筑之精品,即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也是我國古代高超的建筑工程技術和建筑藝術成就的例證。這座單層圓體磚塔,為我國唐塔造型中僅存的孤例。因此該塔被選為《中國古代建筑史》、 《中國名塔》等教科書之中。泛舟禪師塔不僅建造獨特,歷史悠久,而且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其中還包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洪福寺

      忻州洪福寺位于山西省定襄縣城東北23公里之北社東。寺廟背靠龍鳳山,面臨滹沱河,風景秀麗,環境幽雅。創建年代不詳,但據金天會十年(1123年)經幢載,在宋、金時期,與五臺山真容院、大華嚴寺已往來密切。洪福寺大殿內的宋代彩塑是該寺的典型代表,也是五臺山地區寺廟彩塑的瑰寶。正殿佛壇上現存九尊宋代彩塑,極富現實感,生動感,不愧為世間少有的佳品。
    洪濟院

      洪濟院位于山西省武鄉縣故城鎮東良村。建年代不詳,寺院坐北朝南,占地1036平方米,有戲樓、鐘鼓樓、南殿、正殿、東西配殿、關公殿、千佛塔等建筑,其中正殿為金代風格,余為明清建筑。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出檐深遠,舉折平緩。南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檐懸山頂。千佛塔平面方形,高約2米,每面下部有一大佛龕內一坐佛,周圍布滿小佛龕、佛像,整齊排列,上置的方形攢尖塔檐和寶珠塔剎始自金代。
     武鄉縣大云寺

      大云寺位于山西省武鄉縣故城鎮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年代不詳。北宋治平元年改稱大云寺。寺院坐北朝南,占地7900平方米,現存建筑有觀音殿、大雄寶殿及東西配殿,其中大雄寶殿為金代原構,余為明清所建。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
    會仙觀

      會仙觀在山西省武鄉縣城東25公里的監漳村西。南宋昔羽道士賈志韜會仙于此,故以得名。此地峰巒疊嶂,澗水潺潺,林木映襯,山明水秀,風景十分優美。創建于南宋紹定二年(1229),明正德七年(1512)本觀道士李洞仁協同道長任守明籌資重修。。 三清殿建于南宋紹定二年(1229)。殿內梁架斗拱上繪有古錢紋、云紋等各種彩繪圖案,與宋《營造法式》中彩繪作紋樣極為相似,為宋代遺作無疑。殿內四壁繪有人物山水壁畫,繪技精湛。

    香嚴寺

      香嚴寺,俗稱鴿子寺,位于山西省柳林縣城東北隅山阜之處。四周幽香撲鼻的翠柏,給人一種肅穆幽靜,華貴神圣的感覺,寺前有碧波潺潺的抖氣河環抱,后山有郁郁蔥蔥的佛塔山為倚背,使寺宇幽藏在青蒼如黛,蓊然毓秀之中。寺座北朝南,周有堡式墻垣,內分七院十二殿,共有大小殿宇一百二十余間,占地六千一百六十平方米。寺始建於唐代,現存建筑為元代手法。
    太陰寺

      太陰寺位于山西省絳縣縣城東南15華里的東華山腳下,始建于北魏時期,F存寺院主體建筑南大殿為金代建筑,殿內供奉釋迦牟尼涅盤臥像。木佛由獨木雕成,為金代原物,在國內僅此一件,珍貴無比。太陰寺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筑、壁畫、雕刻藝術以及佛教歷史的珍貴遺產,幾經證實太陰寺是國家圖書館,被視為鎮館之寶《趙城金藏》的主要雕印地。
    三嵕廟

      三嵕廟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黃山鄉南陽護村中,現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創建年代不詳,據明萬歷二年(1574年)重修碑載,金大定八年(1169年)修葺,坐北向南,中軸線上有山門、獻亭、正殿;兩側有鐘、鼓二樓、廊房、耳殿、占地面積1140平方米,正殿為金代結構。深廣各三間。懸山頂,柱頭斗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存歷代重修碑五通。
    澤州岱廟

      澤州岱廟位于中國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南村鎮冶底村,始建于北宋元豐三年,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澤州岱廟坐北朝南,占地3720平方米,現存天齊殿、東西配殿、東西垛殿等建筑,其中天齊殿為宋代原構,余為明清建筑。
    小會嶺二仙廟

      小會嶺二仙廟位于陵川縣城西南17公里附城鎮小會村,廟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筑正殿為宋代遺構,余皆明、清所建。該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南北長49.8米,東西寬25.5米,占地面積為1254.96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獻廳、正殿,東西兩側分布有垛樓、廊廡、配殿、耳殿。整個殿宇的建筑形制、結構手法明顯帶有宋代建筑風格。
     崔府君廟

      崔府君廟位于山西省陵川縣城西15公里的禮義鎮東北山崗上,是為祀奉長子、滏陽縣令崔玨而修建的,是中國現存僅有的漢唐高臺式建筑,歷史價值較高。這種高臺以上的門廡或殿宇,見宇敦煌壁畫,實物中少有。始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均有修葺。
    西溪二仙廟

      西溪二仙廟位于陵川縣崇文鎮西溪村,創建于唐乾元年間(758年-759年),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加封“真澤宮”,金皇統二年(1142年)擴建,后歷代皆有修葺,F存建筑后殿、東西梳妝樓為金代遺構,余皆明清所建。寺廟坐北朝南,二進院落,整個院落呈長方形,南北長68.93米,東西寬42.3米,占地面積2915.74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拜亭、中殿、后殿,山門和中殿之間的東西兩側設廊,中殿至后殿之間的東西兩側建梳妝樓及配殿,后殿兩側各置耳房三間。
    崇明寺

      崇明寺位于高平市城東南15公里的圣佛山東麓,俗稱狼谷寺。該寺坐北面南,兩進院,創建于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歷代屢有修葺,F存建筑有山門、中佛殿、后殿、鐘鼓樓及東西配殿、兩廡等。中殿為宋代早期建筑,后殿為明代建筑,其余建筑為清代遺物。崇明寺中佛殿在建筑風格上沿襲唐風,并且結構獨特,可謂我國古代建筑中一枝獨放的奇花,具有很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開化寺

      開化寺, 位于在高平市區東北17公里舍利山腰。創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間(公元923年一926年),初名清涼寺,F存建筑建于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該寺大雄寶殿內的宋代壁畫最為珍貴,壁畫面積達88.2平方米,完成于北宋紹圣三年(1096年),內容為佛像和佛經故事。畫面構圖嚴,所繪建筑瑰麗,人物逼真、色彩鮮艷、線條流暢,是全國現存宋代壁畫中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為全國稀有文物。
     游仙寺

      游仙寺位于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游仙山麓,山勢優美,林木蔥郁,寺居山峪,清靜幽雅。規模宏大,周設群芳套院,山門壯麗,崇樓杰閣,三進院,設前殿、中殿和七佛殿,兩廂有配殿、廂房和廊廡。創建于北宋淳化年間(990-994),金元明清屢有增修,現存前殿,仍是北宋原物。中殿金代建,五開間懸山式,六架椽屋,梁架規整,結構牢固,穩健莊重,此寺為宋金木構建筑中的佳作
    稷益廟

      稷益廟位于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陽王鎮,始建年代不詳。元至元年間重建,明弘治、正德年間擴建重修。殿內東南西三面滿布壁畫,面積130平方米,壁畫保存基本完好,東西兩壁以臺階式布局,寬8.23米,最高處達6.18米,在現存明代壁畫中屬巨幅佳品。其中彩繪的朝三圣、稷益傳說、燒荒、狩獵、斬蛟、伐木、耕獲、山川園林等,內容豐富,藝術精湛,堪稱我國古代壁畫遺產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渠家大院

      渠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縣,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整個建筑群總面積23,628平方米,整座大院宏偉莊重,高峻威嚴,氣象森然,為全國罕見的五進式穿堂院。明樓院、統樓院、欄桿院、戲臺院巧妙組合,錯落有致。懸山頂、歇山頂、卷棚頂、硬山頂形式各異,主次分明。
      渠家大院,地處晉商老街東端,始建于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整座院落,外觀為城堡格局,墻頭為垛口式女兒墻,內分8個大院、19個四合小院,共240間房屋,占地面 昭馀古城積5,317平方米。院落之間,有牌樓、過廳相接,形成院套院、門連門的美妙格局。其中石雕欄桿院、五進式穿堂院、牌樓院、戲臺院,堪稱渠家大院的四大建筑特色。
    定襄關王廟

      定襄關王廟位于定襄縣北關。創建于金泰和八年(1208),元、明、清復經修葺。廟內關王殿為金代原構,較為珍貴,殿內三國故事壁畫為嘉慶八年(1803)所繪,十分精美。廟內金、元、明、清碑刻對關羽封號及其修建經過記述。
     張壁古堡

      張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張壁村,是我國現有比較完好的一座融軍事、居住、生產、宗教活動為一體的,罕見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遺址、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戲臺、明清民居等許多文物古跡,特別是隋唐地道、劉武周廟、琉璃碑等為全國罕見,張壁獨有。
    北義城玉皇廟

      位于澤州縣北義城鎮北義城村西北廟始建年代不詳,正殿檐柱有宋大觀四年(1110年)重修題記,F存建筑有玉皇殿、獻殿、耳殿、東西配殿、舞樓、廂房,除正殿尚為宋代遺物外,其余均為后世風格。玉皇殿完好保存了宋代木構建筑風格,與檐柱上大觀四年題記相互佐證,是研究宋代木構建筑的重要實例。
     普光寺

      普光寺位于山西省壽陽縣西洛鎮白道村。
      普光寺始建年代不詳,現存正殿、東西配殿、東西廂房、西院耳房等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111平方米,其中正殿建于宋代,東西配殿建于明代,余為清代所建。正殿面闊三間(12.92米),進深三間(14.1米),單檐懸山頂(已被后人改為硬山頂),殿內有明清壁畫約120平方米。
    安禪寺

      安禪寺位于山西省太谷縣城西南隅。寺名源于佛教諦義。始建年代未詳,清光緒三年(1877年)曾重修。藏經殿經鑒定為北宋遺構,深闊三間見方,單檐歇山頂,覆蓋灰色筒板瓦,柱子梁架尚屬宋代建筑形制。此外有大雄寶殿等建筑。大殿坐北向南。前院假山上有石雕羅漢像九尊。寺內還存有石碑兩通,詳記寺史。宋咸平四年(1001年)再建,元延佑三年(1317年)重修,清光緒年間再次修葺,F僅存藏經殿、后殿。藏經殿為北宋早期建筑,后殿為清代建筑。
     下交湯帝廟

      始建于金大安二年(1213年),明清兩代均有大規模修繕。廟為二進院,總面積2106平方米。前院很小,前為山門,后為馬王殿。后院有戲臺、獻亭、成湯大殿。成湯大殿為元代所建,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獻殿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屋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柱頭斗栱五鋪作雙下昂,梁架結構為四椽栿對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寺內存石碣九方。

     

    TAG: 古建筑

    上一篇:中國古鎮有哪些值得去旅游

    下一篇:古建筑學者伉儷林徽因和梁思成

    更多關于 山西省古建筑都有哪些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