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釉是我國傳統的瓷器色釉,是微量的氧化鐵作呈色劑,經高溫還原焰燒造而成,釉色清淡含蓄,類冰似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青釉瓷器進一步發展,在釉色控制技術方面更加嫻熟,燒造出大量粉青等名貴青釉瓷器青釉瓷器,青釉瓷器分為粉青釉、蘋果青釉、青白釉、冬青、翠青釉。產地有耀州窯青釉瓷器、(秘色瓷器)越窯青釉瓷器、長沙窯青釉等。
粉青釉
粉青釉是青釉的一種,呈粉潤的青綠色,如半透明的青玉,首創于南宋龍泉窯,并風行一時。粉青釉是石灰堿釉的一種,在生胎上掛釉,釉層較厚,以鐵為呈色劑并含有少量的錳、鈦,用1180℃—1230℃的高溫還原焰燒成。
梅子青
梅子青是青釉瓷器釉色的一種。始創于南宋時的龍泉窯,其色澤可與翡翠媲美,又恰似青梅色,故名。梅子青的燒成溫度比粉青釉高,是在還原焰氣氛中生成的一種石灰堿釉,以鐵為主要呈色劑,釉面光澤亦較強。梅子青為南宋龍泉窯最為經典、稀有的釉質!
青白釉
青白釉為景德鎮窯在北宋初中期獨創的品種。青白釉釉質含鐵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青中閃白,介于青、白二色之間,故稱青白釉。除景德鎮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燒青白釉瓷器的窯場。
豆青
豆青起源于宋代的龍泉窯。本來東青、豆青都屬于一類,以后才各具特色。明以前微近黃色,到清代就純近綠色。明正德年間的豆青,色淺淡而閃黃;康熙時則色深,釉面潤澤,釉質剪影。這是各式器皿上的豆青釉,均施于表面,器里及底部仍為白釉。
冬青釉
冬青釉相傳是北宋時期東京(河南開封)民窯燒制的一種色如碧玉的青釉,也稱冬青釉和凍青釉。清雍正時期景德鎮御窯廠仿燒的東青釉十分成功,乾隆時期傳承了這種技術,并且添加了許多裝飾技法,如東青釉描金、冬青釉粉彩等。
翠青釉
翠青釉是青釉瓷器釉色名,青釉的一種,為明代永樂時所創。釉色青嫩如翠竹,色澤光潤,釉中有密集的小氣泡。因釉汁垂流,器物肩部色澤淡雅,下部較濃重!
1.蘋果青釉瓶
蘋果青釉瓶,清康熙,高21.2cm,口徑8.4cm,足徑8.9cm。
瓶撇口,束頸,溜肩,橢圓形腹,圈足。通體施蘋果青釉,色調柔和,釉面光潤有開片。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為清康熙時期所獨有,胎質細膩,釉面勻凈,釉色青綠,恰似青蘋果的色澤。秀麗的瓶體在含蓄的青釉映襯下,尤感素雅莊重。
2.龍泉窯青釉盤口瓶
龍泉窯青釉盤口瓶,宋,高17.0cm,口徑6.7cm,足徑7.6cm。
瓶盤口,細長頸,溜肩,圓腹,圈足。里、外及足內滿施青釉,底邊無釉,凸棱處釉薄,映出白色胎骨。
此瓶既無精美繁復的雕飾,也無艷彩濃抹的圖案,唯以其造型之秀美,釉色之純凈俏麗,風格之敦厚,顯示出迷人的藝術魅力。它的釉為粉青釉,其色澤和質地之美,代表了我國歷史上青釉燒制的最高水平。
龍泉窯瓷器造型豐富多樣,如日常生活中的盤、碗、洗、爐,文具中的筆筒、筆架、水盂以及塑像、陳設品、文玩器物等應有盡有。其中尤以仿商周青銅器的鬲(lì 音力)式爐、仿玉器的琮式瓶和仿漢代銅壺等器物最為精致。在裝飾方面,由于南宋龍泉窯青瓷釉層厚而失透,北宋盛行的刻劃花裝飾已不適用,堆塑和浮雕為裝飾手段則應運而生,產生了獨具特色的龍鳳、雙魚、蓮瓣、人物紋等具有立體感的紋樣,進一步加強了裝飾藝術的美感。
龍泉青瓷的成就,與制瓷匠師掌握先進的燒造工藝是分不開的。南宋時期龍泉窯以石灰堿釉替代以往的石灰釉。石灰堿釉的特點是高溫粘度大,燒成時不易流釉。其中以粉青和梅子青釉最為著名。梅子青釉的釉層厚達1.5毫米以上,釉色青翠,光澤柔和。美玉般渾然一體的釉色,配之以朱砂底足和利用釉汁流動在器皿轉折處呈現的釉色濃淡的變化,更增添了其秀麗雅致的風采。
3.景德鎮窯青白釉雙魚碗雙魚水波紋
景德鎮窯青白釉雙魚碗,宋,高5.9cm,口徑18cm,足徑6.8cm。
碗敞口,口沿因覆燒形成較寬的芒口,斜腹壁,圈足。通體施青白釉,釉色青中透白。內壁六條線出筋,碗心處刻劃雙魚水波紋,刀法犀利流暢。外壁光素。
此器造型規整,胎體輕薄,釉色光潤。盤心所刻劃的兩條小魚在青色的釉面襯托下仿佛在清澈的湖水中游弋嬉戲,形態自然逼真,藝術感染力極強。
景德鎮窯位于江西景德鎮,創燒于五代,主要燒白瓷與青瓷。宋代該窯的制瓷技術更趨成熟,規模與產品質量有了很大的發展與提高,元明兩代不斷出現創新產品,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青白瓷,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間,白中閃青,青中閃白,故名,是景德鎮湖田窯在北宋初、中期獨創的釉色品種。因青白釉的釉質中含有微量的鐵質,釉色白中泛青,釉層細薄晶瑩,具有溫潤如玉的藝術效果,成為南方青白瓷中的一枝奇葩。江西九江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紀年墓出土的青白釉缽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白瓷品,因其質感如青白玉,胎質細潔,釉色青瑩,光照見影,故晚清以后又稱之為“影青”。南宋詞人李清照《醉花蔭》中有“玉枕紗廚”之詞句,“玉枕”即指色質如青玉一樣的青白瓷枕。
4.翠青釉罐
翠青釉罐,明永樂,高8.5cm,口徑8.8cm,足徑12.3cm。
罐廣口,短頸,溜肩,鼓腹,淺圈足。里外及圈足內均施翠青釉,釉面瑩亮潤澤,色調清新淡雅,口邊和足邊積釉處呈青綠色。無款識。
翠青釉是明代永樂時景德鎮官窯創燒的一種色澤溫潤、釉色青翠如嫩竹的青釉,為永樂朝所獨有。均造型規整秀美,胎體致密,厚薄適中,通體青釉素裹,不另加裝飾,釉面玻璃質感強,釉中隱含密集的小氣泡。常見的器物有蓋罐、高足碗等。
5.粉青釉尊
粉青釉尊,清雍正,高13.3cm,口徑21.2cm,足徑11.6cm。
粉青釉尊廣口外撇,折肩,腹部呈六方委角形,束腰,圈足外撇。通體滿施青釉,只在肩部飾一道凸起的弦紋。外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款。
此尊線條優美流暢,雋秀嫻雅,在造型上頗具藝術韻味。雍正時期的粉青釉瓷器是模仿明代永樂時期同類釉色品種的產品,但和永樂時期的粉青釉器物相比,雍正時期的粉青釉釉層更顯純潤厚實。
6.青白釉刻花嬰戲紋碗
青白釉刻花嬰戲紋碗,高6.7cm,口徑20.8cm,足徑6cm。
碗敞口,淺腹,矮圈足。里外均施青白釉,釉質瑩潤,足內無釉。碗內刻劃雙嬰戲蓮紋,線條流暢,紋飾清晰。
宋景德鎮窯燒造的青白釉瓷以生產民間日用瓷為主,飲食具、酒具最多,盒類次之。青白釉青中有白,白中閃青,以介于青白二色之間而名。青白釉瓷胎體輕薄,所印、刻的花紋迎光透視,內外可見。景德鎮燒造青白釉瓷的窯廠很多,以湖田窯規模最大,其產品種類豐富,質量精良,最具代表性。此碗即宋代景德鎮湖田窯的一件代表作。
7.影青暗花纏枝蓮紋碗
影青暗花纏枝蓮紋碗,明永樂,高6.1cm,口徑15.6cm,足徑5cm。清宮舊藏。
碗撇口,弧腹,小圈足。通體施青白釉,又稱影青釉。外壁釉下刻劃雙勾纏枝蓮紋。此碗胎骨輕薄,刻線流暢,格外清新秀美。無款。
明永樂影青瓷的釉色仿自宋代影青,但由于胎中所含的玻璃成分較多,故透光性比宋代影青更強。另外,永樂影青瓷的釉層亦較宋影青肥潤,釉內積聚的氣泡較宋影青大且多。
明代景德鎮的影青瓷不是主要品種,數量較少,故而珍貴。此碗造型輕盈秀麗,胎薄如紙,釉質美如青玉,紋飾玲瓏剔透,堪稱明代影青瓷的代表作。清末寂園叟的《陶雅》曰:“永樂窯有一種素碗,嚴露胎骨,以質薄如紙,內有影青雕花者為上品!彼讣创朔N碗。
樣子收藏網關于青釉瓷器的文章:最古老的顏色釉青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