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樂清市老一代刻紙藝人中,陳朝芬德藝雙馨,被公認為樂清細紋刻紙的主帥,被譽為刻紙界的“中國第一刀”。他出生于剪紙世家,太祖父和曾祖父就開始制作龍船,用簡單的龍船花裝飾龍船。陳朝芬自幼隨父學藝,少年時期便能刻制精巧的龍船花。陳朝芬一生孜孜不倦于細紋刻紙這一古老而特殊的工藝美術事業,以其驚人的毅力和絕世的技藝創造了中國細紋刻紙的一代輝煌。
柯拯民是最早從事樂清細紋刻紙設計的民間藝人,他一生從事民間工藝行業,因為技藝超群,成了聞名鄉里的巨匠。他被聘為樂清細紋刻紙的設計師傅后,充分發揮了民間藝人的優勢,在民間傳統圖案的基礎上加工、提高,設計出了《八角雙魚》、《九獅圖》等佳作,再經過陳朝芬先生的圖紋組合,精心刻制,可謂珠聯璧合。這些作品被公認為樂清細紋刻紙的經典之作,他為樂清細紋刻紙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林幫棟是一位來自民間的細紋刻紙藝人,祖傳三代從事民間工藝,十三歲開始繼承父業,學習民間燈彩、紙扎、油漆手工藝。
1955 年林幫棟到樂清縣藝術雕刻廠工作,在廠三十年中,他設計剪紙樣品 200 多套件,成交業務額三十多萬元, 2006 年 12 月,經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工作領導小組批準,授予林幫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07 年 6 月 9 日,在北京世紀壇細紋刻紙的表演現場,林幫棟得到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親切接見。2007 年 6 月,他又被命名為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浙江樂清細紋刻紙的代表性傳承人。
余忠漢是樂清細紋刻紙工藝品的創始人之一。從余忠漢太祖余銀鏘開始,一家四代均從事龍燈的制作,他的伯父、叔父、大哥也都以制作龍燈出名。由于家庭的熏陶,余忠漢從小就學會了刻制龍船花,成為當地刻制龍船花的能手。1955年,加入五人刻紙小組,于 1955 年 11 月用了三天多時間刻制了第二張細紋刻紙新產品《八角鴛鴦》,這是早期樂清細紋刻紙的代表作之一。鄭元遜也是樂清細紋刻紙界的一位元老,他高超的刻紙技藝被行內人士所稱道,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大技師。鄭元遜的絕活是“打白格”,他刻的花紋特別工整,線條挺括、秀美而明快。如今會應用這套活計的人,在樂清已難以尋覓。
陳余華,是陳朝芬之子,出身刻紙世家的他,四十年如一日,堅守在細紋刻紙這塊陣地上。他刻過的作品數以萬計,其刻工十分精湛。他的作品曾被中國美術館以及四川、浙江等地的博物館收藏,作品參加全國性的各類展覽,獲得了多個金獎。2006 年被評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同年 6 月,被浙江省文化廳授予“浙江省民間藝術家”稱號。2007 年 6 月,被文化部命名為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同年被中國文聯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余忠惠,出身于樂清民間藝術世家。據傳,早在元代,余氏的祖先們就在各種民俗活動中將民間剪紙廣為應用,他們所剪的窗花、門神、服飾花樣極受鄉親們喜愛。余氏二房余敬誠太祖創作了一套龍船花,在當時流行的首飾龍燈上出現,深得民眾的好評。余忠惠 13 歲就開始學藝,17 歲時就進了樂清縣寺前剪紙廠工作。四十余年來,先后擔任過副廠長和技術科、產品驗收科、創作組等部門的負責人。他一生致力于細紋刻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他創辦的工藝刻紙廠成為寺前文化特色村的骨干企業。盧發良,早年為樂清工藝美術廠廠長,主要從事設計畫稿工作。由他設計的細紋刻紙畫稿,如《紅樓夢》人物、《琴棋書畫》、《北京•奧運》等,已成為樂清細紋刻紙的經典作品。近年來他還創辦了樂清市龍花細紋刻紙研究所,潛心研究刻紙藝術。2003 年,他創辦樂清細紋刻紙培訓中心,請著名老藝人示范執教,免費培訓學員,培養了許多人才。他還經常到幾所中小學校上剪紙課,指導學生創作。
林順奎是林幫棟之子,林氏民間手工藝術的第五代傳人。他自幼繼承祖業,學習民間紙扎燈彩,制作大型龍燈首飾龍,又從事過油漆畫工藝。他在制作首飾龍的同時,也從事細紋刻紙作品刻制,并在細紋刻紙行業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8 年 1 月,林順奎被列為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樂清首飾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伍溫敏,15 歲的時候就跟隨其姑夫陳朝芬學藝,勤奮好學的他,在較短的時間里他就掌握了細紋刻紙的基本要領。伍溫敏現今已成為樂清細紋刻紙藝術界的一把好手。樂清細紋刻紙項目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后,更激起了他的熱情。他經常參與各種民間藝術活動中,每一次大賽和現場表演中,他都能捧回獎杯。近年來他刻制了數以百計的作品,并生產出許多較有影響的佳作。金錢妹是樂清細紋刻紙的后起之秀,她在樂清細紋刻紙高峰期時候,受到身邊人的影響,對刻紙產生了興趣,并通過自學成才。2003 年底,樂清創辦了龍花細紋刻紙研究所,她自動請纓重操舊業。在老師們的指點下,她一次次地改進著技藝,幾年下來水平有了質的飛躍。金錢妹從藝的口訣是:心靜、手穩、眼準、刀快,她嚴格按細紋刻紙的工藝流程操作,一絲不茍地刻制,成為樂清細紋刻紙界中的實力派高手。
樂清的細紋刻紙是隨著南宋龍船燈民間傳統娛樂習俗的發展應運而生的。龍船燈的飾花是細紋剪紙,叫龍船花。后來,漸漸以刻代剪。藝人們可以在四寸見方的白紙上,不用任何畫稿,僅憑薄竹片壓出的經緯格子,刻出幾十種圖案花紋來,其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圖案細如發絲,工而不膩,纖而不繁,表現力十分豐富。在早期龍船花刻紙中,最細的能在魯班尺一寸見方的紙上刻出40根線條,稱為剪紙微雕藝術。老藝人陳朝芬精上求精,細上加細,竟然能刻出52根?碳埖乃囆g形式采取中心主題景物(人或動物)與邊框細紋圖案相配合,層層開光的構圖雋秀、纖巧、精致,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刻紙先要做樣。新創作的圖案要精細地畫在紙上,然后放一疊紙在下面細細鏤刻。
做樣最原始的方法是在煤油燈上熏:先將樣兒和紙弄濕,貼在一起,放在煤油燈上用煙熏,即出現了白色的輪廓。它的缺點是臟,容易模糊,F在大多數藝人使用的是一種化學曬樣法:即將分析純(鐵氧化鉀)混合水用刷子涂在紙上,將紙樣覆于上,用玻璃壓上,放在太陽下小曬,即會出現白色的輪廓,照樣刻之。
刻紙的主要工具是刀和油盤。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笨碳埶褂玫牡妒且环N特制的、厚約0.35毫米、寬5毫米的尖頭斜刀,要求十分鋒利。刀尖最好成25度角,靠身邊一側斜磨,另一側平磨。磨刀要掌握純熟的火候。油盤是一只大約30公分長、40公分寬的木盤?碳垥r墊襯在下面,便于縷空和剔去不需要的部分。上等的是牛油或羊油拌松花粉制成,松花粉南方采集的季節是清明節前一星期左右,要求細膩、軟硬適中,夏天應硬些,冬天宜軟些。油泥的硬度以不粘刀又容易下刀為度。細紋刻紙的制作技藝,關鍵在操刀上下真功夫。下刀成90度直角,不偏不倚,剛好到位。完成的作品絲絲緊扣,橫看、豎看、斜看都必須要成一線,同時還要利索、不漲眼。不經過多年實踐練就的苦功無法掌握并嫻熟運用如此精湛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