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8739.cn-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女人与公狼做交十配视频,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

<tr id="mskmg"></tr>
<dfn id="mskmg"></dfn>
  • <sup id="mskmg"></sup>
  • <ul id="mskmg"><center id="mskmg"></center></ul>
    <ul id="mskmg"></ul><tr id="mskmg"></tr>
  •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民俗 > 民俗動態 > 【中國傳統文化】}清朝總督都管轄哪八個地方

    【中國傳統文化】}清朝總督都管轄哪八個地方

    來源:  瀏覽 2765

    清朝總督是清代地方的最高官員,可以說是清代的封疆大吏。對十八省采用總督巡撫管轄。 話說清承明制,順治入關后就在在各地派出經略、總督等官員,代表天子管理地方,成為定制。在明朝,總督還是中央派遣的臨時性官員,到了清朝,則成為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如同上古的方伯和漢魏六朝的州牧。依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整理清朝八位總督名錄如下:
    清朝總督職位列表
    之前官職       清代總督          時間      駐地       管轄范圍
    直隸巡撫       直隸總督          1723年    保定       直隸
                   兩江總督          1682年    南京       江蘇、安徽、江西
    廣東總督       兩廣總督          1734年    廣州        廣東和廣西
    四川巡撫       四川總督          1675年    成都        四川
                   湖廣總督          1644年    武昌        湖南和湖北
                   閩浙總督          1645年    福州        福建、浙江、臺灣
                   陜甘總督             1675年    蘭州             陜西和甘肅
    云南總督       云貴總督          1673年    昆明         云南和貴州
    盛京總督       東三省總督        1907年    沈陽        黑龍江、吉林、奉天
    一 、直隸總督,全稱“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管理河道兼巡撫事”,雍正元年(1723年)設置,因為首都所在地,所以駐地直隸省保定府,又兼管漠南蒙古部落,所以為疆臣之首,管轄范圍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方;之前有直隸河南山東三省總督、直隸巡撫、宣大總督等職務,第一任總督李維鈞,著名總督:李衛、琦善、曾國藩、李鴻章、榮祿、袁世凱等。

    二 、兩江總督,全稱“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駐地江蘇省江寧府,兩江包含江南和江西,江南后來分設江蘇和安徽,康熙二十年(1682年)定名,雍正元年(1723年)確定管轄范圍:相當于今天的江蘇、安徽、江西、上海等地方,《康熙王朝》中有魏東亭籌餉的故事,雖然是假的,但是從另一個方向反映兩江總督財政任務最繁重;后來兩江總督兼任南洋大臣,第一任總督大漢奸洪承疇,之后有郎廷佐、于成龍、噶禮、林則徐、曾國藩、劉坤一。

    三、 陜甘總督,全稱“總督陜甘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管理茶馬兼巡撫事”,順治康熙年間,或置山陜總督、或置川陜總督,主要管轄陜西甘肅,曾經兼管四川、山西?滴跏哪辏1675年)有陜甘總督名。雍正元年(1723年)開始成為定制,最早駐扎寧夏固原,順治末年遷駐陜西西安,乾隆年間遷往蘭州,還管轄迪化(烏魯木齊)。

    左宗棠任陜甘總督,收復新疆

    四 、閩浙總督,全稱“總督閩浙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順治二年(1645年),置福建總督,駐福州,兼轄浙江?滴醵辏1687年),改福建總督為福建浙江總督。光緒十一年(1885),臺灣建省,兼管臺灣。

    五 、湖廣總督,全稱“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順治元年(1644年),置湖廣總督,駐武昌。順治元年,置湖廣總督,駐武昌。光緒三十年(1904年),裁撤湖北巡撫,湖廣總督兼。代表人物有:林則徐、李鴻章、李翰章、張之洞、袁世凱。

    六 、兩廣總督,全稱“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順治元年(1644年),置廣東總督,駐廣州,兼轄廣西,雍正十二年(1734年)定名。常駐廣州,曾駐扎梧州和肇慶。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裁撤廣東巡撫,兩廣總督兼。代表人物:鄧廷楨、林則徐、琦善、張之洞、李鴻章等。

    林則徐由湖廣總督任,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到廣東禁煙,后任兩廣總督抵抗英國侵略者,再次啟用后任職云貴總督

    七 、云貴總督,全稱“總督云貴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滴跏辏1673年),設置云貴總督,常駐云南府(云南)。雍正年間,曾兼管廣西事務。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裁撤云南巡撫,云貴總督兼。代表人物:鄂爾泰、李侍堯、?蛋、李經羲等。

    清朝末年,設置東三省總督,全稱“總督東三省等處地方兼管三省將軍、奉天巡撫事”,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盛京將軍改設,最晚出現的總督,共有三位:徐世昌、錫良、趙爾巽。

    趙爾巽,末任東三省總督,清亡后編纂《清史稿》 伊洛河畔看春秋:順治入關設置總督,康熙年間經常變動,雍正改制,總督成為封疆大吏。

    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關注樣子收藏網

    清朝各級官職和職能大全
    清朝官員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于從九品。

    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仆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鴻臚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云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仆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文職外官: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醫院院使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御、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

    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

    副千戶

    正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

    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

    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

    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

    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

    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

    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

    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仆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

    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臺郎、

    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京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

    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

    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

    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

    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

    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

    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

    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武職京官:太仆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

    崇文門副使

    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關大使、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

    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縣倉大使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附一:

    清朝的后宮等級

    皇后 (正室) X 1 (可分宮女10人)

    皇貴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宮女 8人)

    貴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宮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宮女 6人)

    嬪 (四姨太) X 6 (可分宮女 6人)

    貴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3人)

    答應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2人)

    宮女 (丫環) X 應少過二千人

    被看上的宮女可以由答應、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選中就可做貴人或以上,慈禧太后就是選秀女而被封為懿貴人、懿嬪,生皇子后升為懿紀、懿貴妃,最后因兒子登基而成為太后。居住方面,嬪以上分居東西十二宮,各有專房,貴人以下則住在一塊。

    格格等級

    順治十七年(1660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即:

    一、親王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

    三、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

    四、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縣君";

    五、鎮國公、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稱"宗女"。"格格"之稱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際,才漸漸終止。

    附二:

    清代官職與今對照

    太師太傅太保 正一 中顧委正副主任 榮譽虛職

    殿閣大學士 正一 政治局常委

    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傅保 從一 中顧委常委 榮譽虛職

    協辦大學士 從一 政治局委員

    學士 從二 國務院副秘書長兼外交部副部長

    侍讀學士 從四 中辦、國辦秘書局長

    侍讀 正六 中辦、國辦秘書局處長

    中書 正七 中辦、國辦秘書局科長

    軍機大臣 正、從一 兼政治局常委或委員的書記處書記、中央XX工作委員會主任、XX工作小組組長、主要成員 兼職

    吏部尚書 從一 政治局委員兼組織部長

    禮部尚書 從一 副總理兼外交部長

    工部尚書 從一 副總理分管建設

    戶部尚書 從一 副總理分管財政、民政、人民銀行

    刑部尚書 從一 副總理分管公共安全專家、司法

    兵部尚書 從一 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

    各部侍郎 正二 國務委員兼部長

    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從一 書記處書記兼中紀委副書記、最高檢檢察長

    內務府總管 正二 書記處書記中辦主任兼中央直屬機關工委書記、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兼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書記

    直隸總督 正二 北方局書記兼北京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陜甘總督 正二 西北局書記兼蘭州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湖廣總督 正二 中南局書記兼武漢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云貴總督

    四川總督 正二 西南局書記兼成都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閩浙總督

    兩江總督 正二 華東局書記兼南京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兩廣總督 正二 南方局書記兼廣州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翰林院掌院學士 從二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

    巡撫 從二 省委書記

    布政使司布政使 從二 省長

    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 正三 中紀委常委、監察部副部長、最高檢副檢察長

    通政使司通政使 正三 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兼信訪局長

    大理寺卿 正三 最高法院院長

    詹事府詹事 正三 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太常寺卿 正三 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局長

    順天府府尹 正三 北京市市長

    奉天府府尹 正三 直轄市市長

    省按察使 正三 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公共安全專家廳長

    光祿寺卿

    太仆寺卿 從三 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

    省鹽運使 從三 鹽政局長兼采購辦主任

    通政司副使 正四 國家信訪局副局長

    大理寺少卿 正四 最高院副院長

    太常寺少卿 正四 國務院宗教事務管理局副局長

    太仆寺少卿 正四 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

    鴻臚寺卿 正四 外交部禮賓司長

    各省道員 正四 省長助理

    詹事府少詹事 正四 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知府 從四 市委書記

    翰林院侍讀學士 從四 社科院、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

    國子監祭酒 從四 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

    國子監監事大臣 教育部長兼國家行政學院院長

    理藩院尚書 從一 副總理分管少數民族事務、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長

    領侍衛內大臣 正一 中央警衛團團長

    河道總督 正二 國家防總副總指揮兼各水利委員會主任

    漕運總督 正二 交通部部長糧食局長

    將軍 從一 各大軍區司令員

    都統 從一 各大軍區司令員

    提督 從一 省軍區司令員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從一 北京衛戍區司令員

    水師提督 從一 艦隊司令員

    總兵 正二 集團軍司令員

    例: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漢族,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附三:

    滿清八旗及清代官職、爵位詳解

    八旗由來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制度,由太祖努爾哈赤在女真人牛??制基礎上建立的。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黃旗、正藍旗、正白旗和正紅旗。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四旗,稱鑲黃旗、鑲藍旗、鑲紅旗和鑲白旗。定三百人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固山(固山即旗)。滿族人按八旗制分隸各旗,平時生產,戰時從征。初建時,不但在軍事上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產職能。清朝統一,太宗皇太極為加強對旗人的束縛,增強了八旗制的軍事職能,并為擴大軍事實力和籠絡人心,又建立了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軍營、前鋒營、驍騎營、健銳營和步軍營等常規伍,司禁衛,云梯和布陣等職。另外,設立了相禮營、虎槍營、火器營和神機營等特殊營伍,演習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練檢槍等。由於清初諸帝很重視槍炮武功等實戰本領,八旗軍在平定三藩,收臺灣各抵御沙俄侵略等戰斗中都取得了輝煌戰績。八旗兵分為京營和駐防兩類。京營是守衛京師的八旗軍的總稱,由朗衛和兵衛組成。侍衛皇室的人。稱朗衛,且必須是出身鑲黃、正黃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禁城內午門、東西華門、神武門等由上三旗守衛。駐防是指駐防全國各要地的八旗。京營總兵約十萬,駐防兵人類也在10萬左右。

    鑲藍旗

    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藍色鑲紅而得名,鑲藍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模達到下轄87個整佐領又一個半分領,兵丁2.7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5萬人。著名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先生便是藍旗人。

    正藍旗

    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閃電河流貫領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純藍而得名。正藍旗在順治前與正黃、鑲黃列為上三旗,順治初,被多爾袞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親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模達到下轄83整佐領11個半分佐領,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

    鑲紅旗

    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為紅色鑲白而得名,鑲紅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6個整佐領,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清光緒帝的寵妃珍妃就是鑲紅旗人。

    正紅旗

    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為紅純紅而得名,正紅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旗,規模為下轄74個整佐領,兵丁2.3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1.5萬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隸正紅旗;清乾隆年間的大貪官和紳也是正紅旗人。

    鑲黃旗

    在今內蒙古錫林部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黃色鑲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內無王,由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清末時的規模達到下轄84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很多清皇室成員都是鑲黃旗,如嘉慶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貴妃,"垂簾聽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稱東宮)都是,朝廷的高級官員中也有不少是來自鑲黃旗的。

    正黃旗

    以旗色純黃而得名。正黃、鑲黃和正白旗列為上三旗,上三鈉無王,都歸皇帝所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至清末,是八旗洲中人最多的一個,下轄92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3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5萬人?滴醯膼鄢,乾清門一等侍衛納蘭性德就是正黃旗人。

    鑲白旗

    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白色鑲紅而得名,鑲白旗屬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是84個整佐領,兵丁2.6萬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

    正白旗

    位置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初定,以旗色純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中的上三旗之一,順治前,上三旗中并無正白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上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這以後就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親統之一,旗內無王,兵為皇帝親兵,并從中挑選侍衛皇室的成員。清末規模為轄86個整佐領(基本戶口和軍事編單位100-300人為一單位)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清末捻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八旗將官

    【都統】

    清代滿洲、蒙古、漢軍八旗的最高長官。清入關前,滿語稱固山額真,設1人;設左右梅勒額真(後改為梅勒章京)各1人。順治十七年(1660年),從漢語,改固山額真為都統,梅勒章京為副都統。執掌一旗之戶口、教養、官爵承襲、軍事訓練等。京師滿蒙漢八旗各有都統1人,從一品,共設都統衙門24處。在各省置駐防八旗,轄兵2000名以上者,以將軍領之。全國設將軍衙門13處均從一品,以滿洲王公或親信大臣兼任。各防以將軍或都統為長官。一般將軍與都統不并設,凡設將軍處,下置副都統。在某些地區,副都統即為一地駐防旗長官。

    【協領】

    清代駐防八旗各旗所設職務,正三品。位在副都統之下,佐領之上。負責駐防旗之一旗軍政諸務。在東北地區,協領有獨處一城領駐防者,如吉林琿春、三姓、拉林等處。

    【參領】

    清代八旗甲喇額真(甲喇章京)職官的漢譯名。正三品。副參領為正四品。又為組織名。京旗每旗下分5參領。每參領下轄佐領若干。

    【城守尉】

    清代八旗駐防將領官名,正三品,負責重要府州防衛,其與副都統等。全國共設城守尉衙門16個。城守尉所領兵一般為數百人,少者百余人,個別地方也有超過千人的。

    【佐領】

    即牛錄額真,牛錄章京。早期滿旗社會,出兵或狩錯時,按家族村寨行動,每10人選1人為首領,稱牛錄額真(箭主之意)。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定300人為1牛錄,作為基本的戶口軍事編制單位,牛??額真1人管理,始正式成為官名。天職八年(1634年),改稱牛??章京,入關後,改為漢稱佐領,正四品。駐京師者置於參領之下;駐防,則置於協領之下。戰時領兵官,平時為行政官,掌管所屬戶口、田宅、兵籍、訴訟諸事。其職多為世襲。也是社會與軍事組職名。牛錄是八旗的基本單位。早期滿族社會,它兼有行政、生產、軍事三種職能。入關後軍事職能增強,生產職能逐漸消失。清代各所轄壯丁數在各個時期不同;侍珮O時每佐領壯丁約略200人;唐熙時百三四十人;嘉慶時,則以150人為率。

    【領催】

    清代滿語撥什庫("催促人"之意)的漢譯名。低總軍職。滿洲、蒙古、漢軍八旗各佐領下皆有設置,由馬甲、閑散內優秀者禮之,每佐領下5人,專司登記檔案及支領俸餉諸務。滿洲之領催兼於本佐領下識字擴軍內挑禮。

    【驍騎!

    清代八旗低級軍官名。滿族社會早期稱代子,滿語稱"分得撥什庫",代行者之意。設於佐領之下,正六品。

    【馬甲】

    即馬兵、騎兵。又稱驍騎。滿洲等旗人成丁後,其出路主要是桃禮馬甲,由本佐領下步甲,養育兵,匠役和閑散余丁中桃禮,由馬甲再選為前鋒,擴軍等。京旗馬甲隸驍騎營,滿洲每佐領下20人,專轄於八旗都統。

    八旗兵制

    八旗兵制是清代軍隊的編制。清朝統一後,為擴大軍事實力和籠絡人心,又拉了漢軍八旗和蒙八旗,各旗有擴軍、前鋒、驍騎、健銳,火器和步軍等營伍。八旗兵分為京營和駐防兩類。京營是清駐防京師的滿洲等八旗軍的總稱,由朗衛和兵衛組成。侍衛皇室的人,稱朗衛,且必須是出身鑲黃、正黃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駐防指分鎮各省者為駐八旗。八旗都統直接指揮是驍騎營,由總統或統領指擇有前鋒營、擴軍營、健銳營、火器營、步軍營。下五旗親軍屬於各王公,京營總兵約十萬,駐防兵十萬七千余人分駐各省要沖。

    【驍騎營】

    清代禁衛軍之一,起皇太極天聰年間所設的阿禮哈超哈營。順治時詳定制度,滿洲、蒙古、漢軍八旗均設驍騎營,為八旗都統的直屬部隊。滿洲驍騎營所轄有馬甲、領催、匠役,其人員從滿洲八旗每佐領下抽調。

    【擴軍營】

    清代禁衛軍之一。始建於皇太極天總年間的巴牙喇營,上三旗守皇宮禁門,即午門,東西華門和神武門等,下五旗守王公府門。雍正時,改為均司禁衛。從滿蒙 八旗中抽調,每旗設擴軍統領一人;雍正三年,增設了圓明園八旗擴軍營,駐於該園周圍,以司禁衛。

    【前鋒營】

    清代禁衛軍之一。始建於皇太極天聰年間葛布什賢超哈營。挑選滿蒙八旗各佐領下的擴軍馬甲,養育兵等技藝優秀和身強力壯者銳部隊,獨立為營。清代大規模的巡活動很多,前鋒營負責皇帝巡幸時的前哨警衛。

    【健銳營】

    清代禁衛軍之一。也稱云梯兵。乾隆十四年(1749年)設立。駐扎在北京香山實勝寺旁,習攻堅之戰。營兵從八鋒中壯健者挑選,兵額2000,滿人居多。設總統大臣管理,下有翼長,參領等官。

    【火器營】

    清代京軍之一?滴跻蚱蕉ㄈ獞馉幹,非常重視火炮技術,於1691 年定全營均練習火炮,并掌皇帝的守衛擴從。營兵從滿蒙漢八旗中抽調,共轄官兵近八千人;鹌鳡I在平定三蕃,收復臺灣和抵御沙俄侵略等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步軍營】

    清代禁衛軍之一。守衛京師,滿蒙漢八旗分駐京城,人類較多,康熙十三年,定制兵額21158人。

    【神機營】

    清代禁衛軍之一,始建於咸豐十一年(1861年),主要職責是守衛紫禁城禾海(中南海、北海、什剎海)并滬從皇帝巡行,神機營由滿蒙漢八旗及八旗前鋒、擴軍、步軍器、健銳等營伍中挑選的武藝高強和善騎射的營余構成。

    【虎槍營】

    清代禁衛軍之一?滴醵暝O立,負責滬從圍獵,如在塞外皇家圍場的守獵,?a稱木蘭圍場(木蘭滿語。原為哨鹿,後為地名)各個善騎射,都是從八旗、前鋒、擴軍和火器等營伍挑選的,兵額約六百。

    【相撲營】

    清代禁衛軍之一?滴跄觊g設立,營兵被稱為"少年大力士",曾協助康熙帝鏟除了叛臣鰲拜,立下了汗馬功勞。

    清代的爵位簡介

    清代的爵位有三個系統;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親王】身前身后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郡王】身前身后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貝勒】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團

    【貝子】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團

    【鎮國公】【輔國公】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身前身后繡九蟒

    【子爵】身前身后繡麒麟

    【男爵】身前身后繡獅

    (一)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級,只授予愛新覺羅的子孫們,分別是

    1和碩親王(年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以下爵位依次減半)

    2多羅郡王

    3多羅貝勒

    4固山貝子(以上四種為高級爵位,貝子是當朝皇子的最低封爵,親王郡王補服為前后胸加兩肩共四團龍,貝勒為前后兩團正蟒,貝子為兩團行蟒)

    5奉恩鎮國公

    6奉恩輔國公

    7不入八分鎮國公

    8不入八分輔國公

    (公爵以上為超品,補服均為正蟒方補。所謂“入八分”是八種標幟,表示其顯赫的身分。如朱輪、紫韁、背壺、紫墊、寶石、雙眼、皮條、太監。其中皮條是指車上有皮鞭可驅散擋路的人,背壺是指車上可帶暖壺,護眼指雙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當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鎮國將軍(相當于一品武官,補服為麒麟)

    10輔國將軍(相當于二品武官,補服為獅子)

    11奉國將軍(相當于三品武官,補服為豹子)

    12奉恩將軍(相當于四品武官,補服為老虎) (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種又細分為三等,如一等鎮國將軍、二等鎮國將軍、三等鎮國將軍,僅俸銀和祿米有差別)

    固倫公主:居京師則俸銀400兩,祿米40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1000兩,俸鍛30匹;

    和碩公主:居住京師則俸銀300兩,祿米30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400兩,俸鍛15匹;

    郡主:居住京師則俸銀160兩,祿米16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160兩,俸鍛12匹;

    縣主:居住京師則俸銀110兩,祿米11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110兩,俸鍛10匹;

    郡君:居住京師則俸銀60兩,祿米6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60兩,俸鍛8匹;

    縣君:居住京師則俸銀50兩,祿米5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50兩,俸鍛6匹;

    鄉君:居住京師則俸銀40兩,祿米4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40兩,俸鍛5匹;

    六品格格:居住京師則俸銀30兩,祿米30斛;下嫁外藩則俸銀30兩,俸鍛3匹。

    固倫公主額駙:居住京師則俸銀300兩,祿米300斛;外藩則俸銀300兩,俸鍛10匹;

    和碩公主額駙:居住京師則俸銀250兩,祿米250斛;外藩則俸銀255兩,俸鍛9匹;

    郡主額駙:居住京師則俸銀100兩,祿米100斛;外藩則俸銀100兩,俸鍛8匹;

    縣主額駙:居住京師則俸銀60兩,祿米60斛;外藩則俸銀60兩,俸鍛6匹;

    郡君額駙:居住京師則俸銀50兩,祿米50斛;外藩則俸銀50兩,俸鍛5匹;

    縣君額駙:居住京師則俸銀40兩,祿米40斛;外藩則俸銀40兩,俸鍛4匹。

    宗室封爵一般每傳一代就要自動降低一級,如親王死了 其子降爵位為郡王 其孫降為貝勒等等 低于奉恩將軍的 稱作閑散宗室 視四品官待遇 但因開國軍功或特別受寵等原因授封的王爺們則可以世襲罔替,世代保有王爺的爵位稱作鐵帽子王 有清一代 共有12家鐵帽子王 分別是禮、睿、豫、鄭、莊、肅、怡、恭、醇、慶10個親王和順承、克勤兩個郡王。

    另外,?蛋脖痉亲谑覅s授封貝子,死后追封郡王。其子德麟,襲貝勒,遞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襲罔替,這是清朝歷史上唯一的特例。

    (二)異姓功臣9等爵位:

    公爵Gung

    侯爵Heo

    伯爵(以上超品)

    子爵(正一品)

    男爵(正二品)

    輕車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俱分三等,如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Adaha Hafan

    騎都尉(正四品)

    云騎尉(正五品)

    恩騎尉(正七品)

    世爵俸祿為:一等公歲支俸銀700兩,二等公685兩,三等公660兩,一等侯又一云騎尉635兩,一等侯610兩,二等侯585兩,三等侯560兩,一等伯又一云騎尉535兩,一等伯510兩,二等伯485兩,三等伯460兩,一等子又一云騎尉435兩,一等子410兩,二等子385兩,三等子360兩,一等男又一云騎尉335兩,一等男310兩,二等男285兩,三等男260兩,一等輕車都尉又一云騎尉235兩,一等輕車都尉210兩,二等輕車都尉185兩,三等輕車都尉160兩,騎都尉又一云騎尉135兩,騎都尉110兩,云騎尉85兩,恩騎尉45兩。還有不列等的閑散公255兩,閑散侯230兩,伯品級官205兩,子品級官180兩,男品級官155兩,輕車都尉品級官130兩,騎都尉品級官105兩,云騎尉品級官80兩。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銀1兩,兼支給米1斛。

    例如和珅原襲三等輕車都尉,后晉爵至一等忠襄公,曾國藩授封一等毅勇侯,李鴻章授封一等肅毅伯,左宗棠授封一等恪靖伯,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賜號驃勇巴圖魯,授封一等男爵。

    清代的公爵、侯爵、伯爵均分三等,地位都是在一品之上。雍正以前,爵位沒有名字,雍正之后開始賜予封號 公爵封號最多四個字 整個清朝只有四人 且全都是在乾隆年間,分別是:

    一等誠嘉毅勇公姓富察氏 名明瑞 字筠亭 滿洲鑲黃旗 屬乾隆皇后富察氏外戚集團

    一等誠謀英勇公姓章佳氏 名阿桂 字廣庭 滿洲正藍旗人 后改隸正白旗 其父大學士阿克敦 阿桂是乾隆末年的領班軍機大臣 與和珅關系不睦 但都是乾隆寵幸之臣

    一等嘉勇忠銳公姓富察氏 名?蛋 字瑤林 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傅恒的兒子 傅恒是乾隆帝皇后的弟弟 封一等忠勇公 保和殿大學士(此為三殿三閣大學士最高等級 傅恒死后 無人再得此大學士級別原為第二的文華殿大學士就相當于最高的大學士) 傅恒有四子:福靈安、福隆安、?蛋、福長安。福靈安僅獲云騎尉世職,當過總兵、副都統。福隆安是乾隆女兒和嘉公主的丈夫,傅恒死后,他承襲一等忠勇公。福長安在乾隆死后,與和珅一起獲罪,嘉慶帝讓他監督和珅自盡,但并未殺他,后來任正黃旗滿洲副都統。?蛋沧畹们〉蹖櫺,屢立戰功,金川平,論功,封?蛋踩燃斡履,后晉封嘉勇侯,臺灣林爽文為亂,命?蛋矠閷④娖脚,進一等嘉勇公平廓爾喀,加賜?蛋惨坏容p車都尉,安南國內亂,命?蛋踩V西,途中病,命御醫往視,加封嘉勇忠銳公。平苗人起義,進封貝子。后病死軍中,追封郡王,其子德麟,襲貝勒,遞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襲罔替。

    一等武毅謀勇公姓吳雅氏 名兆惠 字和甫 滿洲正黃旗人,孝恭仁皇后族孫。

    (三)蒙古爵位:

    清廷授予蒙古封建主王公爵位,任命為札薩克(旗長)。札薩克世襲,根據清廷的規定和法令處理旗務,并接受清廷的監督。札薩克之下設協理臺吉、管旗章京、梅倫、筆帖式等僚屬,協理旗務。旗內的土地和屬民由札薩克支配,旗下設佐,為基本軍事單位,每佐設佐領一人,轄旗丁一百五十人,在旗札薩克領導下,審理丁冊,征收稅課,排解糾紛,傳遞信件及征發人丁。佐領之下設驍騎校、領催,協助位領辦理軍政事務。每六佐復設一參領統轄。在佐之下,每十戶設一什長,為最低一級行政單位的管理人。清統治者為了不使旗札薩克享有獨立權力,訂出會盟制度,在旗之上設盟,合數旗而成。盟不是實質性的管理單位,只是一種實行監督的組織,一般不設辦理盟務的衙門。只是在盟內各旗會盟時“簡軍實、閱邊防、理訟獄、審丁冊”。盟設正副盟長各一。每3年會盟一次,各盟均有固定的會盟地。盟長由理藩院于盟內各旗札薩克中選人賽清帝任命兼攝。盟長的主要任務是充當會盟的召集人,不能直接干預各旗內部事務,也無權擅自發布政令,只是對各旗札薩克起監督作用,并充當旗札薩克與清政府的中間人。蒙古舊有的部,只在名義上保存下來,不具有任何行政職能。封爵為:

    1親王

    2郡王

    3貝勒

    4貝子

    5鎮國公

    6輔國公

    7札薩克臺吉

    8一等臺吉(塔布囊)

    9二等臺吉(塔布囊)

    10三等臺吉(塔布囊)

    11四等臺吉(塔布囊)

    12固倫額駙

    13和碩額駙

    14郡主額駙

    15縣主額駙

    16郡君額駙

    17縣君額駙

    外蒙古四部:土謝圖汗,賽音諾顏,車臣汗,扎薩克圖汗,下轄旗八十六個,計:土謝圖汗部20旗,屬汗阿林盟;三音諾顏部22旗,厄魯特2旗,屬齊齊爾巴克盟;車臣汗部23旗,屬克魯倫巴爾和屯盟;札薩克圖汗部18旗及輝特部1旗,屬札克必拉色欽比都哩雅諾爾盟。

    青海蒙古共置西蒙古和碩特、綽羅斯、輝特、土爾扈特等部28旗、喀爾喀部及諾門罕1旗,為1盟,由西寧辦事大臣兼任盟長。

    土爾扈特部編旗設盟:在今新疆巴音格楞蒙古族自治州境內的舊土爾扈特部4旗,為南路烏納思索珠克圖盟;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境內的3旗,為北烙烏納恩索珠克盟;今烏蘇縣境內的2旗,為東路烏訥恩素珠克盟;今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境內的1旗,為西路烏訥恩素珠克盟。此外,新土爾扈特2旗,為青塞特奇勒圖盟;和碩特3旗,為巴圖塞特奇勒圖盟。

    在西套蒙古地區也建立了旗制。阿拉善地區和碩特蒙古,于康熙年間建立札薩克旗;額濟納地區亦建立了札薩克旗,皆不設盟。乾隆年間,杜爾伯特三策凌率部南附清朝后,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建左翼1旗,輝特1旗,為賽因濟雅哈圖左翼盟;又建右翼3旗,輝特1旗,為賽因濟雅哈圖右翼盟。
    古代各級官職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后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封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明代李善長封韓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如《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廣《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薄<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后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后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顏太師以兵解”,顏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師銜,故稱。再如明代張居正曾有八個虛銜,最后加太子太師銜;清代洪承疇也被加封太子太師銜,其實并未給太子講過課。

    【太傅】參見“太師”條。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如賈誼曾先后任皇子長沙王、梁懷王的老師,故封為太傅。后逐漸成為虛銜,如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李鴻章死后都被迫贈太傅。

    【少!恐竷煞N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后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職,故稱。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后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沒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如《張衡傳》:“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痹偃绱髸翌佌媲湓卫舨可袝,詩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書,,史可法曾任兵部尚書。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后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如《(指南錄)后序》“以資政殿學士行”,這是文天祥辭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職;《譚嗣同》“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徐致靖當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這是專給帝王講學的官職。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學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拜為上卿!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青為大將軍。魏晉以后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于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后即廢除!稄埡鈧鳌贰按髮④娻囼s奇其才”,鄧騭當時為漢和帝的大將軍。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框密副使合稱“宰執”。宋代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職!队杻示康》“參政魯公為諫官”,“魯公”指宋真宗時的魯宗道!蹲T嗣同》“參預新政者,猶唐宋之參知政事,實宰相之職”。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清末漢人只有左宗棠、張之洞、袁世凱等短時間地任過軍機大臣!蹲T嗣同》“時軍機大臣剛毅監斬”。

    【軍機章京】參見“軍機大臣”條。是軍機處的辦事人員,軍機大臣的屬官,被稱為“小軍機”!蹲T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同參預新政!

    【御史】本為史官,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御史前書曰”,“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子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韓愈曾任監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僉都御史。再如《記王忠肅公翱事》“公為都御史,與太監某守遼寧”,王翱當時任都察院長官。

    【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宋歐陽修曾任樞密副使!丁粗改箱洝岛笮颉罚骸坝璩邑┫嗉鏄忻苁,都督諸路軍馬!蔽奶煜楫敃r掌管軍事要務。

    【左徒】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后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肚袀鳌罚骸扒,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读纸填^風雪山神廟》:“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备咛局父哔。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读H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大夫!碑敃r藺相如比上卿廉頗官位要低。

    【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如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肚袀鳌罚骸吧瞎俅蠓蚺c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薄吧瞎俅蠓颉,一般認為是指上官靳尚!白臃侨嫶蠓驓e?”屈原擔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的長官!丁粗改箱洝岛笮颉罚骸翱N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敝傅谋闶怯反蠓、諫議大夫等。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稁熣f》:“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者,則群聚而笑之!薄妒娚接洝罚骸笆看蠓蚪K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薄队杻示康》:“當時士大夫家皆然!薄段迦四贡洝罚骸翱ぶt士大夫請于當道!

    【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歷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后設太史令,其職掌范圍漸小,其地位漸低。司馬遷做過太史令!稄埡鈧鳌罚骸绊樀鄢,再轉,復為太史令!薄段迦四贡洝罚骸百t士大夫者,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蔽钠馂楹擦衷盒拮,史官,故稱太史。

    【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如李斯曾任長史,相當于丞相的秘書長。兩漢以后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冻鰩煴怼罚骸笆讨、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薄伴L史”指張裔!冻啾谥畱稹罚骸白予ふ,亮兄瑾也,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后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詳見“三省六部”條)。韓愈曾先后任過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冻鰩煴怼贰笆讨、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蹲T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痹绖P為兵部侍郎。

    【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后,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冻鰩煴怼诽岬降墓、費祎即是侍中。

    【郎中】戰國時為宮廷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如《荊軻刺秦王》:“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贝酥笇m廷侍衛!稄埡鈧鳌贰肮囂卣靼堇芍小,“郎中”是管理車騎門戶的官名。

    【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如《出師表》所說的參軍蔣琬。晉以后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如陶淵明曾任鎮軍參軍,《后漢書》著者范曄曾任劉裕第四子劉義康的參軍。隋唐以后逐漸成為地方官員,如杜甫曾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華州司功曹參軍,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戶曹參軍。

    【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于丞相,如《屈原列傳》:“令尹子蘭聞之大怒!泵髑鍟r指縣長,如《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

    【尹】參見“令尹”條。戰國時楚國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為古代官的通稱,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縣尹等。 ·

    【都尉】職位次于將軍的武官!蛾惿媸兰摇罚骸瓣惿孀粤閷④,吳廣為都尉!薄而欓T宴》:“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別稱,掌管皇帝車馬、牲畜之事!段迦四贡洝贰百t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因之”是吳默的字。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彼逄茣r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卑拙右桩敃r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

    【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后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都t樓夢》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書二封與賈政并京營節度使王子騰!

    【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陜西經略副使。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于總督。如《梅花嶺記》“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洪承疇降清后曾任七省經略,駐扎江寧。

    【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后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參見“刺史”條。又稱“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長官。范曄曾任宣城太守!短一ㄔ从洝罚骸凹翱は,詣太守,說如此!薄犊兹笘|南飛》:“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薄冻啾谥畱稹罚骸芭c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

    【都督】參見“經略使”條。軍事長官或領兵將帥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長官亦稱“都督”,相當于節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嶺記》:“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眲⒄鼗邱v地方衛所的軍事長官。

    【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級地方長官,地位略次于總督,別稱“撫院”、“撫臺”、“撫軍”。如《五人墓碑記》:“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睋釁,即擔任吳地的巡撫。

    【撫軍】參見“巡撫”條!洞倏棥罚骸澳速p成,獻諸撫軍!睋彳姶髳,以金籠進上!庇址Q作“撫臣”,如“詔賜撫臣名馬衣緞”。

    【校尉】兩漢時期次于將軍的官職。如《赤壁之戰》:“以魯肅為贊軍校尉!濒斆C當時擔任協助主帥周瑜規劃軍事的副將。唐以后地位漸低。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水滸傳》中的林沖就是京城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如《水滸傳》中的魯提轄魯智深。

    【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冻啾谥畱稹罚骸熬涿,猶不失下曹從事!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兜翘┥接洝罚骸笆窃露∥,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犊兹笘|南飛》:“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

    【里正】古代的鄉官,即一里之長。如《促織》:“令以責之里正!

    【里胥】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洞倏棥罚骸袄锺憬器,假此科斂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中書省長官稱中書令,下有中書侍郎、中書舍人等官職;門下省長官稱侍中,下有門下侍郎、給事中等官職;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職。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相當于現在的組織部)、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兵部(管軍事,相當于現在的國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獄,相當于現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長官稱尚書,副職稱侍郎,下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職。六部制從隋唐開始實行,一直延續到清末。

    上一篇:【中國傳統文化】“廣東”與廣東省簡稱“粵”的由來

    下一篇:【中國傳統文化】了解明朝官員的等級

    更多關于 【中國傳統文化】}清朝總督都管轄哪八個地方 的信息
    民間藝術
    福州脫胎漆器手工藝步驟

    福州脫胎漆器手工..

    福州脫胎漆器以輕巧、精美而聞名,因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綢..
    白與黑的藝術:烏銅走銀手工藝

    白與黑的藝術:烏..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銅走銀是云南一種獨特的銅制純手工工..
    山西忻州寧武炕圍畫

    山西忻州寧武炕圍..

    “炕圍畫”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寧武、忻州原平、代縣的炕..
    民間藝術縮骨功

    民間藝術縮骨功

    縮骨功,也叫縮骨術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這就是縮骨功。卸..
    宮廷鳥籠制作工藝

    宮廷鳥籠制作工藝

    宮廷鳥籠制作技藝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宮廷鳥籠..
    風箏魏

    風箏魏

    風箏是民間傳統手工藝術,而風箏魏就是過去老手藝人的一個品..
    明代手工藝漆器的特點

    明代手工藝漆器的..

    明代漆工藝的活躍與明王室對漆器的推崇與重視有著直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