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沒有先進的機器社保,只能通過手工一步步的依照傳統手工藝步驟制作毛皮制品,尤其是在內蒙古,牛羊滿地的地方,手工羊皮大衣是最保暖的衣物了,而熟羊皮皮衣制作技藝都是代代相傳的,通過耳須目染的方式口頭傳授,如今這種手工藝活兒很少有人會了。在內蒙古大草原發現了這項古老的技藝,這不僅是技術的傳承,更是人類文明進程的見證。
鞣制,又被稱為“熟皮”,就是用鞣質對皮內的蛋白質進行化學和物理加工。通過一系列工藝,使牛、羊等動物生皮內的蛋白質發生一系列變化。鞣制后的皮毛既柔軟、牢固,又耐磨,不容易腐敗變質,可用來制作各種皮制的日常生活用品。蒙古人更喜歡手工鞣制,或許他們是為了這古老技藝的傳承.
蒙古包外的架子上掛滿了皮毛,這些都是剛從動物身上剝下來的皮毛,被稱為鮮皮。 這些經過初加工的皮毛正在自然脫水晾干中。
浸泡是熟皮中重要程序,傳統的的方法是用鹽,小米,酸奶,白酒等純天然材料浸泡,這也是傳統熟皮與現代使用化學品熟皮的區別所在。據說早期牧民還會用草木灰來熟皮。
熟羊皮制作技藝的浸泡過程持續二十多天,需要反復的上下翻動皮子。浸泡完成后需要自然晾干,這時的皮毛上會結晶一些白白的顆粒,這些是脫水的酸奶。
刮皮子用的刀比較的特殊,整個形狀是一個倒的Y字型,頂端為手把,下面V字形一邊長一邊短,長的這邊拴有皮套,用以刮皮子時用一只腳套上蹬踩。V形中間裝有一把孤狀刀片,刀片上帶有小齒輪,據說這樣不容易刮破皮子。刮皮可是技術活,需要手腳同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