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壓金銀絲鑲寶是我國玉器中一個十分名貴的優秀手工藝藝術品種,歷史上叫做“金鑲玉”工藝,并有“錦上添花金鑲玉”的美稱,東漢時期稱為“填絲”,乾隆年間稱為“嵌絲”,現代的制作工藝稱為“壓絲”,上述的不同名稱體現了不同年代的工藝特點,但都曾受過戰國時期已經成熟的“金銀錯”工藝的影響,從這填、嵌、壓三種不同的名稱看,確切地反映了這種工藝的歷史發展。從東漢玉看,它是先用小壓鉈壓一道深溝,將金絲(或金片)用粘接物填在里面,金絲往下凹,玉面高于金面;“嵌絲”則是用小勾鉈劃好溝以后將金銀嵌進去的,同樣也用粘接物。金銀絲往上凸,金面高于玉面。這兩種工藝效果都不好,都會掉絲、弓絲,不牢固,并不平整、不光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代的壓絲技術都完全采用了擠壓工藝,免去了粘接,取得了比較完美的工藝和藝術效果,發展了“壓金銀絲嵌寶”的工藝。玉器壓絲工藝是一種難度較大的琢磨工藝。它要求設計者在設計作品時,必須十分精確,不能差之毫厘,在制作時工具尺寸也要求很準確,技術手法要穩準,技術含量非常高,所以,至今能真正掌握此項技術的藝人非常少,清末時期已基本絕跡。
新中國成立后,京城“玉器四杰”之一潘秉衡大師發掘了這項技術,使中斷了多年,未得發展的“錦上添花金鑲玉”的藝術,得到了繼承和發展,恢復了它的藝術青春。一九五四年壓絲傳人楊廣起,拜潘秉衡大師為師,使這門面臨絕跡的壓金銀絲嵌寶工藝得到了發展。楊廣起藝人在繼承的基礎上也有自己的新創意。楊廣起的壓絲工藝,一般喜與薄胎工藝相結合,當年設計制作的薄胎碧玉大碗在天津口岸乃至全國都是搶手貨,可以用“一碗難求”來形容。一九七六年設計制作的“白玉壓金絲嵌寶瓶”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后被選中出國;一九八二年設計制作的“碧玉壓銀絲嵌寶大碗”榮獲河北省“百花獎”;一九八四年設計制作的“碧玉浮雕壓絲嵌寶大碗”榮獲輕工部“優秀創作二等獎”;一九八七年設計制作的碧玉壓絲嵌寶“甄龍玉!北涣袨閲鴮。
楊恒強,生于一九五八年(楊廣起之子),子承父業,一九八二年制作的“碧玉壓絲嵌寶大碗”榮獲河北省“百花獎”;一九八四年制作的“碧玉浮雕壓絲嵌寶大碗”榮獲輕工部“優秀創作獎”,一九八七年制作的碧玉浮雕壓絲嵌寶大碗“甄龍玉!眳⒓尤珖に嚸佬g展覽會后被列為國寶,現收藏于中國工藝美術館;一九九四年設計制作的碧玉“如意菊花盤”、翡翠“八寶碗”入選第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名家作品展。楊恒強大膽的對過去工藝進行了改進。過去壓絲工藝的選料,一般來說要求質地致密、細膩、堅而不脆,色彩純真不夾雜質、雜色。如白玉、墨玉、碧玉、青玉、青白玉等,一般不往翡翠、瑪瑙上壓絲,因為這兩種料硬度大而脆,金、銀絲很難壓牢固。為了攻克這一難關,楊恒強進行了無數次試驗,對工藝、工具進行了改革,最終獲得了成功。近年來楊恒強制作的壓金絲嵌寶翡翠酒具、手鐲,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真正的達到了“工藝品實用化”,這在壓金銀絲嵌寶藝術上是突破。使的“金鑲玉”這一古老藝術更加發揚光大。
玉器壓金銀絲鑲寶手工藝術
來源: 瀏覽 2737 次
更多關于 玉器壓金銀絲鑲寶手工藝術 的信息
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