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絹人是老北京手工藝品之一,是中國的軟雕塑。北京絹人以鉛絲為骨骼,棉花紙絮為血肉、絹紗為肌膚,真絲為秀發,彩繪絲綢為服裝,塑制成各類人物、古裝仕女及舞美造型的絹人。雖然是一個絹人,但是需要巾幗雕塑、制模、彩繪、縫紉等十幾道工序。
北京絹人制作過程
北京絹人的形體制作就是先用金屬絲做成人型骨架和四肢,按比例定位人體三維尺寸。用棉花和紙毛填充身體時,既要身材苗條,又要肩背圓潤,胸臀豐滿,以體現人物的形體美。
需要準備的材料:
黑綢布,棉花,針線,紙毛,各色米珠,大小珠光珠,細鉛絲,細銅絲,金銀電化鋁紙,各色自由繩,絹花瓣片,鉛絲,小線,粗棉線,針織品,油泥或粘土,石骨粉,軟皂,清噴漆,稀料,水粉顏色,國畫顏色,廣告色,桃膠,發絲(人造絲染色),漿糊,乳膠,剪刀,針線,絲織品及各色絲綢蟬翼紗。
“絹人”的頭、臉和雙手是用蠶絲制做的,全身從上到下的服飾、衣料、飾物、佩件、道具等等也大都選用上等的絲綢、絹紗做成。
絹人頭部:制作絹人頭部需要先做頭模,根據頭部比例和五官位置先雕塑一個頭型,然后在原模頭型上面糊制棉織物和絲織物,待干燥后,再糊制第二層絲織喬其紗,最后糊蠶絲織物,晾干后再畫出眼睛和睫毛,嘴唇、腮紅,眼影。待美化臉部后,再剖開頭部充填棉花等,便制成了栩栩如生的美女人頭。
絹人手的制作:做絹人的手先要用五根細金屬絲捆成手指的骨骼形。然后分別用脫脂棉纏繞成手指的形狀,再用蠶絲織物縫出微小的手套,將手套翻過來,再穿在手上縫合后,再作出蘭花指、佛手指等手型,有的絹人還需要為其染紅指甲、帶戒指。工藝要求非常嚴格:不得露線頭、不得露針腳。
絹人體形的制作:制作絹人體形主要掌握體形結構。先用金屬絲做成人型體骨架和四肢,造型比例要十分準確,人體三維定位尺寸,要典型化。因此要用棉花和紙毛充填得恰倒好處,使體形舒展、勻稱。既要身材苗條,又要肩背圓潤,胸臀豐滿。為了藝術美,腿部要稍長些,身材也要適當夸張些,體現體形美。
頭飾的制作:在制作頭飾、頭釵時,須采用金銀絲編織而成,配以珠、鉆串成造型。如鳳釵、項圈、步搖、偏鳳等釵環搖戈,突出人物個性裝飾華貴典雅,凝固動態美。
道具的制作:制作道具工藝要求比例準確,形象仿真,景物烘托主題人物。
服裝彩繪花式的制作:服裝彩繪是絹人仕女的重要部分,一般采用考究的吉祥紋樣,用“賽繡”工藝繪制而成。服裝的彩繪要畫出效果形象,如同繡上去。用金粉調漆料擠在線描的花紋上即可,然后涂上顏色,使仕女衣裳、圍腰及馬面裝飾五彩繽紛、光艷奪目。
服裝工藝方面的要求:服裝工藝要根據典型人物特色來主要體現,效果仿真、飄逸,要結合歷代仕女服飾、紋樣、色調,故事情節要求再現整體藝術的美,尤其注意服飾的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協調,突出人物特點。
手部的制作有訣竅
絹人,即用絲、綢、紗、絹、羅、綾等材料做成的美術人形。絹人藝術起源于中國北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民間布制玩具“針扎”、“彩扎”等手工藝品,都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北京絹人的誕生,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那時,我國應邀參加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國際玩偶展覽會。葛敬安、李佩芬等幾位工藝美術者各方收集資料,在吸收中外傳統美術人形制作工藝的基礎上,試制了五件表現少數民族婦女形象的作品參賽,第一次將絹紗運用到人物的頭部和臉部中,形成了鉛絲做骨、棉花為肌、紗做皮膚的工藝。后來,她們又陸續試制出許多新的作品,就這樣將一度失傳的技藝恢復了起來。如今,北京絹人的開山“師太”葛敬安女士早已謝世,北京絹人工藝的第三代傳人滑樹林先生,給我們講述北京絹人的制作過程和其中的酸甜苦辣。
絹人面部要傳神
絹人的制作,要經過雕劃、制頭、制手、服裝彩繪、頭飾、道具等十幾道工序,最后組裝制作成三維立體造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妙高超的技藝,每一件作品,都要求賦絹紗以生命,施絲綢以靈性。
一個絹人作品最具魅力之處便在于人物瞬間神態的展現,無數個靈動的細節成就了傳神的瞬間。這其中又以頭部和手的制作最顯功力。
北京絹人
北京絹人工藝最優秀的代表是中國近代絹塑藝術發展的歷史縮影。是中華民族絹塑藝術傳統的優秀代表和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從絹塑藝術的角度看,北京絹人屬于三維立體軟變形工藝,這是非常難于駕御的技藝,一個絹人作品身上集軟變形技能絹花、宮燈、絹扇等于一體。在這樣一個小小的絹塑藝術支流身上,這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特點,也凝聚了中國傳統塑型藝術的精華。同時,中國傳統的塑形與中國畫完美結合。